寒蝉一曲唱新晴,满腹牢骚楚屈平。
半壁残灯风雨夜,南征又听塞鸿声。
客中感怀四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感怀四首》是清代秦涌的作品,其中第三首名为《客中感怀四首 其三》:寒蝉一曲唱新晴,满腹牢骚楚屈平。半壁残灯风雨夜,南征又听塞鸿声。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苦闷与忧愁,以及对于楚国屈原的怀念之情。《客中感怀四首 其三》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的“寒蝉一曲唱新晴,满腹牢骚楚屈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寒蝉的声音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晴朗的天空则预示着天气的转变。诗人在这里用“寒蝉一曲”作为引子,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郁。紧接着,“满腹牢骚楚屈平”则直抒胸臆,诗人以屈原自比,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懑。
“半壁残灯风雨夜,南征又听塞鸿声”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色彩。诗人身处异地,感受到的是风雨交加的夜晚和远方传来的塞鸿声,这些声音似乎在提醒他远离家乡的艰辛和孤独。同时,“半壁残灯”暗示着旅途的艰难和环境的凄凉,而“南征又听塞鸿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从文学角度来看,《客中感怀四首 其三》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诗中的“寒蝉”、“新晴”、“楚屈平”等词汇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秋日景象,也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此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特点。
《客中感怀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