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山峦携屐行,窑潭旧迹动幽情。
花开曲径烟深护,人过疏林鸟不惊。
涧底数声钟欲晚,峰前一缕月初生。
尘缘到此浑如洗,放眼危楼万象清。
题西高山岩栖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西高山岩栖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高山岩上隐居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联“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以雄伟的西岳山势和蜿蜒的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
颔联“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则以敬亭山作为参照物,表达了诗人对于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敬亭山的美丽与独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颈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是对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的引用,表现了诗人在高山上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尾联“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则是诗人对长歌吟唱松声的描写,以及随着歌声的消逝,河上的星星也渐渐稀少的景象。这一部分反映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由、独立生活的追求。
《题西高山岩栖楼》通过对西岳山势、黄河、敬亭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诗人隐居生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