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月坡初成

湖干月无际,月坡先得之。
山人倚杖间,坡上月到时。
逝者不可留,明月常如兹。
田夫荷锄归,渔舟亦来斯。
笑言堤柳畔,谁云不相知?
仰观天宇空,不碍浮云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月坡初成》是明代高攀龙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景象的观察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哲理思考。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月夜画面。“湖干月无际,月坡先得之”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通过湖水干涸、月亮高悬的景象,突出了月光之美。这种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其深厚的生活阅历和敏锐的自然感悟能力。

诗中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精细刻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态度。“山人倚杖间,坡上月到时”、“田夫荷锄归,渔舟亦来斯”,这些描述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田园风光,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哲理思考部分,“逝者不可留,明月常如兹”和“笑言堤柳畔,谁云不相知”等句子,深刻地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从艺术成就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结构紧凑而意境开阔。诗人通过寥寥数笔,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自然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春日月坡初成》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诗词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和品味这首诗,无疑能够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