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红旗载米船,西南何日罢戈鋋。
输军未尽萧何策,忧国空思卜式贤。
薄海遍供金革费,群公莫滥水衡钱。
焦劳尚体君王意,救乱无如俭德先。
满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目》
《满目》,这个充满诗意的词汇,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它描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或是一段段深刻的情感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满目”被解读为“充满视野”,即形容所见之物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文学作品中的“满目”,常常与视觉艺术相关联。《红楼梦》中描述贾府的景象时,用到了“凄凉满目”、“台榭依旧”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繁华落尽的深刻感慨。而《满目》一词,也常用于描绘战争后的惨状,如“创痍满目”。这些作品通过丰富的视觉细节,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社会或自然景象的深切感受。
在古代诗词中,“满目”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满目》一词出现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一种由内而外的美感体验。例如,南朝梁.吴均的《答柳恽》诗中“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便表达了一种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与失落,这种情感的展现,无疑是“满目”这一概念的艺术体现。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满目”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丰富多样和复杂多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风景,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满目”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视觉现象,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深入理解和感悟的方式。《满目》作为一个文学概念,不仅帮助我们捕捉和欣赏眼前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去理解生活的深层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