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潮州韩文公庙碑

有唐人物谁第一,昌黎起衰推椽笔。
潮阳风俗久未淳,韩公造士尊经术。
字严斧銊走豚鱼,舌起风雷辟老佛。
生前迁谪同飘蓬,死后声名重金璧。
堂堂坡老振雄词,千言一扫传伟烈。
诗追李杜犹等闲,绪寻邹鲁称入室。
推崇真觉无愧词,人文高揭如日月。
丰碑赑屃古庙空,犹见光焰腾奎壁。
唐陵宋社等劫灰,维公片石难磨灭。
整襟朗诵日百回,应为懦夫祛痼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秦德藻是清代的诗人,其创作的文学作品《读潮州韩文公庙碑》展现了唐代人物韩愈的卓越成就和对经学的崇高尊崇。苏轼作为宋代的文学家,在1092年撰写的这篇碑文则深刻描绘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敬仰与怀念。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秦德藻是一位江南无锡的诗人,字以新,号海翁。他继承了家族的文化传统,并在乾隆南巡期间曾访问并修复了寄畅园。
  • 苏轼,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在1092年的潮州,他接受了知州王涤的请求,为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了这篇著名的碑文。
  1. 文学价值
  • 《读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一篇颂扬韩愈道德、文章和政绩的散文。它不仅表达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之情,还高度赞扬了韩愈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
  • 苏轼在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如“舌起风雷辟老佛”,使得这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力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历史意义
  • 《潮州韩文公庙碑》不仅是对韩愈个人的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 该碑文的创作时间正值宋代,那时的文坛风气和社会环境对苏轼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尊重。

《读潮州韩文公庙碑》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以及宋代文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态度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