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昌阁二首 其一

文光高楼斗垣低,一曲河声数转堤。
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
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
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文昌阁二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时惟中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政治得失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时惟中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在文学史上,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2. 诗歌原文:《登文昌阁二首·其一》:文光高楼斗垣低,一曲河声数转堤。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3. 诗歌主题与内容:此诗以“文昌阁”为背景,通过描绘楼中的景色和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深刻认识。诗中的“得失寸心安遇合”一句反映了诗人面对个人命运时的淡定态度,而“升沉咫尺隔云泥”则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政治变革的敬仰之情,如“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韵律严谨,语言简练而又不失深意。特别是诗中的意象运用得当,如“文光高楼斗垣低”、“苍烟远树通燕赵”,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
  5.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昌阁通常被视为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象征着学问与权力的结合。《登文昌阁二首·其一》作为其中的一首,不仅是诗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象征。
  6.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了解当时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登文昌阁二首·其一》是一首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时惟中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欣赏的对象,更是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