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笛(乙丑)

不妨穴土寓微躬,薄技常怀品笛工。
调和蝉琴吟竹月,声谐蛙鼓奏薰风。
无腔早识缘无孔,变徵何期忽变宫。
傥谱落梅花一曲,馀音嘹亮水田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蚓笛(乙丑)》是清代诗人徐搢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蚓笛》是徐搢珊的作品,他字式如,号筱湖,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诗人。徐搢珊曾任职诸生,并著有《筱湖吟稿二集》。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坛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2. 诗歌原文:《蚓笛》全诗如下:
不妨穴土寓微躬,薄技常怀品笛工。  
调和蝉琴吟竹月,声谐蛙鼓奏薰风。  
无腔早识缘无孔,变徵何期忽变宫。  
傥谱落梅花一曲,馀音嘹亮水田中。  
  1. 诗歌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蚓笛》时,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捕捉和表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状态。诗中的“蚓笛”可能象征着诗人通过自身的艺术才能,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白。
  2. 艺术特色:从这首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徐搢珊的艺术特色。首先,他善于运用简洁的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次,他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声音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最后,徐搢珊在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3. 文化影响:徐搢珊的《蚓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徐搢珊作为一位诗人的才华和成就,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蚓笛》不仅是徐搢珊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