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溪杂咏

斜曛划断雨余天,杨柳人家带晚烟。
闲暇鸬鹚飞不起,回风吹落捕鱼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舒溪杂咏》是清代诗人徐紫芝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舒溪杂咏》:

  1. 作品概述
  • 作者生平:徐紫芝,字凤木,建德人,乾隆诸生,其诗作在清朝颇为知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之美。
  • 创作背景:《舒溪杂咏》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徐紫芝在岭南地区游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岭南的自然风光画卷。
  1. 作品内容
  • 第一首:“斜曛划断雨余天,杨柳人家带晚烟。”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岭南景色,天空被斜晖染成一片淡黄,柳树掩映着人家,带着淡淡的烟雾。
  • 第二首:“闲鸬鹚飞不起,回风吹落捕鱼船。”则展现了渔民的生活场景,鸬鹚因为风力太大无法飞翔,渔网随风飘落,象征着自然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舒溪杂咏》中的情景交融十分明显,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 意象丰富:通过对岭南秋色的细致描绘,如“斜曛”、“杨柳”、“晚烟”等意象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语言优美:徐紫芝的用词考究,句式结构工整,使得整部作品读来流畅而又不失深意。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舒溪杂咏》可以窥见清朝晚期岭南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传承文化精神:徐紫芝的诗歌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种追求自然和谐、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舒溪杂咏》作为徐紫芝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来文人学者研究和模仿的对象。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作品上有着很高的评价,还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徐紫芝的诗歌,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

《舒溪杂咏》不仅是徐紫芝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岭南秋色的独特魅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悟。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采风流,还可以从中汲取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