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暇便须亲典籍;得官何异到蓬莱。
赠余植亨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余植亨联》是一首出自清代的诗作,作者是徐树铭。此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学问和官位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作品原文:有暇便须亲典籍;得官何异到蓬莱。
- 原文翻译:有空时便需亲自研究典籍;获得官职就如同到达了蓬莱仙岛。
作者简介:徐树铭,字子仪,号南云山人,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哲理和生活感悟,以简洁明快著称。
主题思想:诗中“有暇便须亲典籍”意味着在闲暇之余应深入研读经典书籍,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得官何异到蓬莱”则比喻通过科举或官职获得的成就就像到达了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了通过努力获得的职位和成就是非常值得珍惜和自豪的。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往往将科举及第视为人生的巅峰,能够获得高官厚禄,享受社会的尊崇。徐树铭的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和官场的深刻理解和价值认同。
艺术风格:徐树铭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在表达上却富有层次感。他的诗句往往用简单的词汇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读者在品读到这些诗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社会影响:徐树铭的这首诗在当时就广受欢迎,不仅因其内容上的深刻,更因其艺术上的精湛受到赞誉。它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启示与思考:在今天,徐树铭的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知识的积累和对学问的尊重,而徐树铭提醒我们要在忙碌中不忘充实自我,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双重提升。
《赠余植亨联》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它不仅反映了徐树铭对学问与官位关系的独到见解,也启示着现代人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