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开士近何如,十月无从得素书。
不见传言秦吉了,空闻致祭鲁爰居。
竹林常梦朝云湿,松阁频邀夜月虚。
此日尚愁新战伐,何年方遂老樵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水西开士近何如,十月无从得素书。
不见传言秦吉了,空闻致祭鲁爰居。
竹林常梦朝云湿,松阁频邀夜月虚。
此日尚愁新战伐,何年方遂老樵渔。
《寄匡公》是一首由徐无为创作的七言律诗,体现了清代诗歌的文学特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徐无为,清代诗人,其作品以七言律诗为主,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诗歌原文:
水西开士近何如,十月无从得素书。
不见传言秦吉了,空闻致祭鲁爰居。
竹林常梦朝云湿,松阁频邀夜月虚。 此日尚愁新战伐,何年方遂老樵渔。
诗歌风格:《寄匡公》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风格著称,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以及对生活平淡真实之美的追求。
艺术手法: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历史背景:尽管具体的历史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友情、自然以及人生态度的感慨和追求。
《寄匡公》作为徐无为创作的七言律诗,不仅在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出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才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提升文学修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