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臣过绿玉斋同克张小饮

柴门雨歇履声闻,径草春香尽种芸。
绿醑花前消永昼,白衣天外看浮云。
三人入座无残客,终日开窗有此君。
芳草不堪怀远道,梦中金虎阖闾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霖臣过绿玉斋同克张小饮”为清代徐延寿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雅集生活及自然景观的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徐延寿,字存永,闽县人,有《尺木集》传世。他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多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2. 诗句原文:柴门雨歇履声闻,径草春香尽种芸。绿醑花前消永昼,白衣天外看浮云。三人入座无残客,终日开窗有此君。芳草不堪怀远道,梦中金虎阖闾坟。
  3. 整体翻译与注释: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绿玉斋的聚会情形。诗句中透露出诗人对于友人的珍惜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绿醑花前”、“白衣天外”,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4. 名家点评:关于《霖臣过绿玉斋同克张小饮》的评价,历代诗评家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例如,清代学者吴乔就曾评价此诗“意境清旷,音调闲雅”。这些点评表明,徐延寿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5. 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背景不详,但根据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使用的词汇,可以推测此诗创作于文人雅士相聚之时,是他们交流思想、享受友情的佳作。这样的创作背景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6. 作品赏析:《霖臣过绿玉斋同克张小饮》作为徐延寿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其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徐延寿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徐延寿的《霖臣过绿玉斋同克张小饮》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自然的诗歌,更是清代文人雅集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