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妓红英联

愿得化为红绶带;何以报之英琼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妓红英联》是徐定超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以下是关于这副对联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赠妓红英联》的作者是徐定超,字班侯,浙江永嘉人。他在辛亥革命浙江光复后辞去监督职务返回温州,但不幸在轮船失事中遇难。徐定超曾为清政府致仕御史,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2. 文学价值:这副对联“愿得化为红绶带;何以报之英琼瑶”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其中“愿得”与“何以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渴望和无奈之情。同时,“红”与“英”两字的运用使得整副对联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3. 历史背景:这副对联创作于清政府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同时,这也展示了徐定超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思考和丰富情感。
  4.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赠妓红英联》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5. 文化意义:这副对联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它让人们能够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6. 现实影响:虽然徐定超已经离世,但他的作品依然被后人传颂。这副对联成为了人们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

《赠妓红英联》作为徐定超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对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