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纪事二首 其二

石隙乾坤帝制雄,蟠江丹嶂截飞虹。
貔貅岂料从天下,蝼蚁焉能斗穴中。
五郡牙璋新禹贡,千盘岩壑旧蚕丛。
于今海㝢车书合,青幕非邀一战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午纪事二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徐之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壮阔景象以及人微言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解读: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徐之福生活在清朝中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开放,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在众多作品中,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
  1. 诗作原文:石隙乾坤帝制雄,蟠江丹嶂截飞虹。貔貅岂料从天下,蝼蚁焉能斗穴中。五郡牙璋新禹贡,千盘岩壑旧蚕丛。于今海㝢车书合,青幕非邀一战功。

  2. 诗句解析

  • “石隙乾坤帝制雄”: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广阔的自然空间中的豪迈情怀。石隙之中,天地显得更为辽阔,帝王的威势也显得更加雄壮。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大事的思考和关注。
  • “蟠江丹嶂截飞虹”:这里的“蟠江丹嶂”形容了山峦的壮丽与险峻。而“飞虹”则是彩虹,象征着希望和美好。整句诗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自然的宏伟气势。
  • “貔貅岂料从天下,蝼蚁焉能斗穴中”: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貔貅是传说中的神兽,代表力量和威严;而蝼蚁则是微小生物,代表着渺小和无助。在这里,诗人以小见大,表达了即使是最强大的力量,也难以抵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丙午纪事二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徐之福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批评。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隐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