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闺情

流苏晓控人初起,杏脸明霞。
云鬓堆鸦。
浅淡双眉细又斜。
庭前芳景知何似,梅尚含葩。
草渐抽芽。
一线春风投碧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闺情》是一首描绘女性情感与生活的古典诗词,出自清代曹亮武之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日常生活,还揭示了她们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体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及创作背景:《采桑子·闺情》的作者是清代曹亮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代,一个女性地位相对传统的时代。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多重角色,以及她们对情感的渴望和追求。

  2. 诗歌原文:《采桑子·闺情》原文如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黄莺常在桃花开,春水绿于天。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通过“窗含西岭千秋雪”等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女性生活的观察和描述,表达了对她们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例如,“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既展示了女性的家国情怀,也体现了她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鸟去鸟来山色里”、“黄莺常在桃花开”,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采桑子·闺情》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反映古代女性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的历史文献。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