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山苦雾结胚胎,穷阴深墨堆枯煤。
赤日沈为死灰色,劲风万古无由开。
下有长河名淡水,玉碗澄之清且旨。
化为碧血与鸩浆,杀人不见波涛起。
山有飞禽河有鱼,上原下隰黄茆居。
岛民生与瘴相习,诸蕃杂作古丘墟。
墟中婺妇能为鬼,婆娑其舞歌笑娓。
舌语疑咒走疑癫,人瘴由来胜蛇虺。
嗟我禦暴分边城,扫除无力空含情。
樵山饮水滋惭恧,仕宦五瘴良非轻。
瘴气山水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瘴气山水歌》是一首描绘了瘴山的诗歌。下面将围绕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文化意义进行详细解析:
创作背景:孙元衡创作的《瘴气山水歌》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受,描绘了瘴山上雾气的浓厚与天气的阴沉,以及长河的清透如玉。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和美学追求。诗中通过对瘴山苦雾和穷阴深墨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环境深切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艺术特点:《瘴气山水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其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赤日沈为死灰色”,“长河名淡水”等句子,都生动地展现了诗中景色的特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之中。其次,诗中的意象组合巧妙,例如通过瘴山和长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这种意象的组合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其哲理性和审美价值。最后,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有匠心,诗的前两句设定了一个深沉的背景氛围,而后三句则通过对比和转折,使得整个诗歌的层次分明,情感丰富。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瘴气山水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哲思。通过对瘴山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应忽视对自然的感悟和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清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可以发现《瘴气山水歌》作为一首文学作品,无论是在艺术表现还是文化意义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学习和欣赏《瘴气山水歌》,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