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 其二

记得湖山话别时,一壶浊酒解相思。
而今转积相思恨,怕看仙人月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二》是清代诗人孙思敬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多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
  • 孙思敬,字伯肃,又字俨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无锡,并且继承了父亲深厚的文学造诣。
  • 孙思敬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其诗词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1. 诗词原文
  • 记得湖山话别时,一壶浊酒解相思。
  • 而今转积相思恨,怕看仙人月小诗。
  1. 诗词赏析
  • 此诗通过回忆与陆循良先生在湖山之间话别离的情景,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用“一壶浊酒”来比喻友情或爱情中的某种情感寄托。
  • “而今转积相思恨”,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陆循良先生的记忆逐渐累积成深深的相思之恨。
  • “怕看仙人月小诗”,则透露出因思念而对美好的自然景物也失去了欣赏之心,如同月亮般不完整,反映出内心的失落与哀愁。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尤其是结尾的感慨,更显得深沉而有力量。
  • 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湖山”、“浊酒”、“仙人月”,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意,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人墨客气息。
  1. 创作背景
  • 《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二》创作于清代,此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因此这类描写友情与怀旧的诗歌颇受欢迎。
  • 孙思敬通过这样的作品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伤,体现了晚清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1. 文化意义
  • 在传统文化中,山水诗是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往往能够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 这首诗反映了孙思敬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情感变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更是孙思敬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通过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情感变化的思索,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深体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