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楼杂忆 其十五

无计留行且送行,画阑特地倚新晴。
难将此意教郎会,兜语双鬟送笑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潇湘楼杂忆·其十五》是清代诗人孙原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潇湘楼中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两人间的深情厚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无计留行且送行,画阑特地倚新晴。
    难将此意教郎会,兜语双鬟送笑声。
    猿诗词

  2. 诗歌赏析

  • 主题情感:《潇湘楼杂忆·其十五》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通过描述与友人相见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如“画阑特地倚新晴”、“兜语双鬟送笑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和人物的心情,从而产生共鸣。
  • 语言特色: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如“双鬟”、“笑声”,使得诗歌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孙原湘(1804年—1865年),字子才,号南山,晚号天孙山人,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诗人,曾官至福建巡抚。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 创作时间: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孙原湘的《潇湘楼杂忆·其十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颂,也是对人性美好的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