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舟小秦淮

幽溪曲折荡兰桡,夹岸花深路一条。
秀麦时光犹拥背,及瓜年纪正垂髫。
半松云鬓眠初起,屡受星眸意欲消。
忽忆真人天际影,此心已恐负丹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荡舟小秦淮》是清代孙原湘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小秦淮的景色和作者对这一地区的深厚感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孙原湘,字子潇,江苏昭文人,晚号心青,嘉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他的诗作以神韵秀逸著称,尤擅长骈文、书画,与舒位和王昙齐名。
  1. 诗篇原文
    幽溪曲折荡兰桡,夹岸花深路一条。
    秀麦时光犹拥背,及瓜年纪正垂髫。
    半松云鬓眠初起,屡受星眸意欲消。
    忽忆真人天际影,此心已恐负丹霄。

  2. 诗歌赏析

  • 此诗为孙原湘在游历扬州时的感慨之作。首句“幽溪曲折荡兰桡”勾勒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兰桡即指划船,暗示着一种静谧的生活氛围。
  • “夹岸花深路一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和诗人内心的平和。这里的“夹岸”和“花深”形成了美丽的画面对比。
  • “秀麦时光犹拥背”中的“秀麦”可能指的是丰收的景象,而“拥背”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珍惜。
  • 诗句“及瓜年纪正垂髫”中的“及瓜”可能暗指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而“垂髫”则常用来形容儿童的发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 “半松云鬓眠初起,屡受星眸意欲消”中,“半松云鬓”形容人的发髻松散如松枝,增添了一份随性和自在;“星眸”则可能是指明亮的眼睛,象征着智慧和深邃。
  • 最后一句“忽忆真人天际影,此心已恐负丹霄”,通过“真人天际影”表达了对远方或理想状态的向往,而“负丹霄”则意味着辜负了自己的理想或抱负。
  1. 历史背景
  • 小秦淮河是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内城河,北连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约2公里。它不仅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地理意义
  • 小秦淮河及其两岸街区曾是清代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它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也见证了扬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1. 文学地位
  • 作为孙原湘的代表作品之一,《荡舟小秦淮》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1. 艺术价值
  •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小秦淮河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荡舟小秦淮》是一首充满诗意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小秦淮河及其周围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