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遇 其四

意外逢欢倍可欢,小屏山角路漫漫。
月依眉样初三细,春减腰围尺六宽。
背影乍摇珠络索,笑声徐近画兰干。
九天咳吐随风落,邮得倾身化玉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是唐代著名文人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后开始创作,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遭遇的感受。陈子昂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语言刚健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 诗歌原文: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3. 诗歌赏析:陈子昂的这首《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以“孤鸿”起兴,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助感。诗中的“池潢不敢顾”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谨慎和恐惧心理。接下来,“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现实的无奈。“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一句中,“珍木”象征着高尚的理想或追求,而“金丸”则暗喻世俗的诱惑或威胁,表达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后,“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反映了诗人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进一步加深了诗作的情感深度。
  4. 诗歌背景:陈子昂生活在唐朝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和经济问题仍然存在。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既有对政治黑暗的批判,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5. 文学价值:《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征,是研究唐代诗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6. 影响与评价:陈子昂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不仅是陈子昂个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也能窥见那个年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