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

象山招人远目眈,破浪忽返江之南。
胜游难得雪盈尺,快友应记人同三。
中流回首望绝壁,天然画本王荆惭。
八驺不换此寂寂,万瓦未醒居潭潭。
鲸波吞山石欲裂,虬枝战风声正酣。
漫空天花助禅悦,照座玉屑开清谈。
剡溪既到忍回棹,焦仙有约当同龛。
才名画饼岂足饱,世味嚼蜡无馀甘。
江流有时杂澄浊,泉性自合分廉贪。
鸿归寥廓弋空篡,树犹摇落人何堪。
急图清浮屏尘俗,归途梦绕临江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孙星衍的《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焦山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孙星衍。孙星衍生活在清朝,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2. 诗作原文:诗的原文如下:“象山招人远目眈,破浪忽返江之南。胜游难得雪盈尺,快友应记人同三。中流回首望绝壁,天然画本王荆惭。八驺不换此寂寂,万瓦未醒居潭潭。鲸波吞山石欲裂,虬枝战风声正酣。漫空天花助禅悦,照座玉屑开清谈。”
  3. 艺术特色:孙星衍的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观之中。诗中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壮阔景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意义。
  4.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孙星衍的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快友”与“胜游”,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深敬仰和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也启发人们去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6. 文化背景:孙星衍的这首《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创作于清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个人特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孙星衍的《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