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父塞河诗 其一

一卷河渠手重开,防川此日为低徊。
谁知都水行河去,翻似高人荷锸来。
讵假长茭和玉瘗,径须捧土障流回。
亳殷从古嗟昏垫,先事何人与捍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单父塞河诗 其一》是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其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词原文
  • 一卷河渠手重开,防川此日为低徊。谁知都水行河去,翻似高人荷锸来。讵假长茭和玉瘗,径须捧土障流回。亳殷从古嗟昏垫,先事何人与捍灾。
  1. 诗句解析
  • “一卷河渠手重开,防川此日为低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河水治理工作的重视以及工作的艰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 “谁知都水行河去,翻似高人荷锸来。”通过对比都水的流动与人力的劳作,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
  • “讵假长茭和玉瘗,径须捧土障流回。”这里用“玉瘗”比喻都水经过的地方,强调了人工筑坝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
  • “亳殷从古嗟昏垫,先事何人与捍灾。”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经验的反思,指出古代先贤们对于洪水灾害的防范和治理,以及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1. 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 《单父塞河诗 其一》反映了唐朝时期河渠治理的背景,展示了诗人对于河流治理的关注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 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1. 赏析与鉴赏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能力,还展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在艺术形式上,此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工整,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李白的诗歌风格,还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单父塞河诗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河流治理关注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李白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