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哀诗 其二 冯康斋廉访

升沉官位忆冯唐,识遍长安卖赋郎。
独好著书逢客讳,自耽名教爱人狂。
武昌鱼好廉宁食,安邑肝多惠岂忘。
何处遗孤啼素舸,恐无琴鹤换归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哀诗·其二·冯康斋廉访》是清代诗人孙星衍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政治生涯的深切关怀及对他人格魅力的赞赏。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孙星衍(1634-1686),字伯元,一字长吉,一字仲容,自号潜丘、石井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他是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与朱彝尊、王士禛并称“南三北四”。
  • 作品风格:孙星衍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脱俗之作,也有豪迈激昂之作,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诗歌多反映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广泛的赞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升沈官位忆冯唐,识遍长安卖赋郎。
    独好著书逢客讳,自耽名教爱人狂。
    武昌鱼好廉宁食,安邑肝多惠岂忘。
    何处遗孤啼,故园归梦常。

  2. 诗歌解读

  • 升沈官位忆冯唐:此句表明诗人回忆起昔日在官场上的起伏不定,感慨万千。
  • 识遍长安卖赋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长安城卖文为生的文人的同情与理解。
  • 独好著书逢客讳:此句透露出诗人自己喜欢著书立说,但又怕触犯他人忌讳。
  • 自耽名教爱人狂:诗人痴迷于追求名声和教化,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精神状态。
  • 武昌鱼好廉宁食:诗人用武昌鱼比喻清廉之德,表示廉洁之德值得人们效仿。
  • 安邑肝多惠岂忘:诗人以安邑的肝脏比喻恩惠之情永存不忘。
  • 何处遗孤啼: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朋友孤独无助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
  • 故园归梦常:诗人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怀念着那里的一切。

孙星衍的《六哀诗·其二·冯康斋廉访》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与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其艺术魅力和深邃思想,还能进一步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