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保儿

尝尽人间骨肉悲,短棺阶下悄横时。
生无夙慧偏妨命,病不先知愧习医。
他日克家诚未卜,即今再索已嫌迟。
彭殇我亦能齐视,自向寒窗揽鬓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保儿》是清代诗人夏孙桐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作者简介
  • 夏孙桐,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以其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而受到后世推崇。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尝尽人间骨肉悲,短棺阶下悄横时。”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生离死别的深刻感悟,以及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人生感慨。
  • “生无夙慧偏妨命,病不先知愧习医。”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以及对疾病带来的困扰的无奈。
  • “他日克家诚未卜,即今再索已嫌迟。”揭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家族传承的不确定性和现实的无奈。
  • “彭殇我亦能齐视,自向寒窗揽鬓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平等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这首诗通过对生离死别、疾病折磨等生活的残酷面的真实反映,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 意境深远: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赏析与评论
  • 历史价值:夏孙桐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 文化影响:这首古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清代文学、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悼保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古诗。它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哀叹,也是对人生苦难的直面。夏孙桐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死亡的淡然看待。这首诗不仅是清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