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杭霭山

绝塞凭高百感生,秋烟漠漠万峰横。
沙边马鬣悲翁主,陇上羊群忆子卿。
青海冰霜容易老,黑山日月淡无情。
听他碛雁声嘹亮,已逐西风过楚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杭霭山》是清代诗人夏之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上杭霭山后,感受到的秋日景色以及内心的感慨。诗中的“沙边马鬣悲翁主,陇上羊群忆子卿”两句尤其引人深思,它们表达了对逝去英烈或故人的怀念与哀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内容:《登杭霭山》这首诗作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经历的感受。其中,“绝塞凭高百感生,秋烟漠漠万峰横”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日杭霭山上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感慨万千。此外,“沙边马鬣悲翁主,陇上羊群忆子卿”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2.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夏之璜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他通过对杭霭山秋景的描绘,以及对自己情感的体验,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艺术境界。这种手法不仅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追求意境深远、含蓄丰富的特点。

  3. 历史背景:《登杭霭山》的创作时间背景,虽然在现代已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是在清朝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之璜的诗歌创作,无疑也是当时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

《登杭霭山》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诗歌,它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