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七十书怀 其二

窄袖单衫捧檄行,秣陵城外汉家营。
非无马服军中将,惜少龙骧水上兵。
六代黯销金粉气,九重思听鼓鼙声。
人才支柱谈何易,蒿目时艰愧此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午七十书怀·其二》是清朝诗人唐莹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揭示了其对时代变革的敏感和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唐莹,字石君,号瘦菊,是清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和医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过程,这一时期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唐莹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 文学成就:唐莹的诗作以简洁明快著称。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意境深远而形式简约,能够通过寥寥数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这也是他能在当时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题:《壬午七十书怀·其二》。“壬午”是唐寅所处时代的年份,“七十书怀”则反映了他对过去七十年的反思与总结。“其二”,意味着此诗为该组诗的第二部分。
  • 诗句原文:窄袖单衫捧檄行,秣陵城外汉家营。非无马服军中将,惜少龙骧水上兵。六代黯销金粉气,九重思听鼓鼙声。人才支柱谈何易,蒿目时艰愧此生。
  1. 诗歌内容分析
  • 政治寓意:诗中的第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古代军事将领的怀念,其中“非无马服军中将”暗示了唐代名将马服君的勇猛。然而,紧接着的一句“惜少龙骧水上兵”则反映出现实中缺乏这样的军事才能。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军事力量的担忧,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
  • 文化批评:诗中的“六代黯销金粉气”,指的是南朝六朝时期的奢靡之风逐渐消失,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这种风气的反思。“九重思听鼓鼙声”则是对皇帝应关注国事而非后宫享乐的呼吁。这些诗句都表明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皇权的批判态度。
  • 个人感慨:最后两句,“人才支柱谈何易,蒿目时艰愧此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更大抱负的感慨和对时代挑战的无奈。这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关系有着深切的认识。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壬午七十书怀·其二》的语言风格典雅且含蓄,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见解。这种风格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 结构布局: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每个段落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通过这样的布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1.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
  • 与其他诗人作品对比:与其他同时期或相近时期的诗词作品相比,如范成大的《壬午新正书怀十首(其七)》,唐莹的作品更注重于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表现,而范成大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抒情色彩。两者的不同表现手法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 与其他文人作品对比:唐莹的这首诗在宋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吕颐浩的《家学书怀·其二》也同样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表达。相比之下,唐莹的作品更加注重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壬午七十书怀·其二》不仅展现了唐莹作为一位诗人、书法家、画家和医学家的多重身份,还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寅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