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舅父母联

说不尽舅氏艰辛,回思平日操劳,任是无情伤渭水;
拭难干愚甥涕泪,想到外家鞠育,何堪抱恸过州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舅父母联》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倪星垣创作的对联,表达了对舅父母辛劳和养育之恩的感怀。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倪星垣,字为章,号半农居士,直隶献县周官屯人。他是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情感体验。
  • 创作缘由:《挽舅父母联》可能出于对舅父母辛劳和养育之恩的感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观念深入人心,对长辈的感恩和敬仰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咏的主题之一。
  1. 对联内容解析
  • 上联:“拭难干愚甥涕泪,想到外家鞠育,何堪抱恸过州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外家舅父母的深深怀念。舅父母在外家抚养教育自己,付出了很多辛劳和牺牲,作者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和感激之情。
  • 下联:“宅相托虚名,记曾雅嗜枣梨,真赏谬邀安石句;外家逢厄运,正说愁闻蒿薤,哀音又唱渭阳诗。”这一句则从回忆往昔舅父母对家中的照顾和关怀说起,提到了舅父母曾经喜欢枣梨,并因此邀请了安石这样的贤士来家中交流学问,展现了舅父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外家在经历困境时,仍然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悲壮的美。
  1. 文学风格与技巧
  • 对仗工整:《挽舅父母联》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对联形式,上下联内容对称,结构均衡,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形式使得对联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情趣。
  • 情感真挚:整副对联通过深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舅父母的感激与思念。无论是上联的“抱恸”还是下联的“哀音”,都流露出了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对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挽舅父母联》作为倪星垣的一首佳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它不仅是对舅父母的怀念,也是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