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从伯元珑公旧宅有感

怀葛风犹在,高情此结庐。
服山三世后,享寿八旬余。
富贵浑成梦,楼台半是墟。
让他茅不剪,瓜瓞尚安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从伯元珑公旧宅有感》是清代文学家倪会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旧以及对人生富贵和自然和谐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倪会,清朝文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社会、自然的看法。
  • 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风格朴实无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怀葛风犹在,高情此结庐。服山三世后,享寿八旬余。
    富贵浑成梦,楼台半是墟。让他茅不剪,瓜瓞尚安居。
  2. 诗句解析
  • “怀葛风犹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或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葛”通常指代故乡或者童年时期。
  • “高情此结庐”:这里的“高情”可以理解为高尚的情操或理想,”结庐”则意味着建立自己的住所。整句诗反映了诗人追求高尚生活理想的志向。
  • “服山三世后”:“服山”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与山有关的修行或是隐居生活,”三世”则暗示了长时间的隐居或修行。
  • “享寿八旬余”:这句话描述了诗人长寿的状态,”八旬余”即超过了八十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
  • “富贵浑成梦”:这一句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已经转化为梦幻般的存在,强调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
  • “楼台半是墟”:描绘了曾经繁华的楼台如今只剩下废墟,反映了世事变迁,无常之感。
  • “让他茅不剪”:”让他”可能指的是让给他人使用,”茅”可能是指茅屋或草屋,”不剪”则表明这些简陋的住处依然保持原样未加修饰。
  • “瓜瓞尚安居”:“瓜”与“瓞”均指小事物,”安居”意味着安稳地居住,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
  1. 艺术特点
  • 意象丰富: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怀葛风”“结庐”、“服山三世后”,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语言朴素:整首诗的语言平实而不失深意,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构严谨:诗歌的结构规整,每一句都围绕着主题展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一定的发展,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 地域特色:清朝时期,中国各地的文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这首诗中的许多元素可能反映了作者所处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自然环境。
  1. 思想内涵
  • 对自然的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 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过往岁月的回顾,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过从伯元珑公旧宅有感》不仅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