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淡艳袅垂丝,缕缕轻狂不自持。
春醉乍醒娇欲语,晚妆半卸睡初时。
朱颜带雨凝殊色,红袖迎风舞丽姿。
为问玉人何怅怏,恹恹无力画屏欹。
垂丝海棠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垂丝海棠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海棠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诗歌原文:
一株淡艳袅垂丝,缕缕轻狂不自持。
春醉乍醒娇欲语,晚妆半卸睡初时。
朱颜带雨凝殊色,红袖迎风舞丽姿。
为问玉人何怅怏,恹恹无力画屏欹。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春天,当时作者在江西上饶担任县令期间,被派往当地任职。在这段时间里,杨万里有机会接触到了当地的一种海棠花,并被其美丽的花朵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艺术手法:杨万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通过“一缕轻狂不自持”等句子,将海棠花的娇媚动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海棠花瓣、色彩以及人物神态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的“恹恹无力”,不仅形容了人的慵懒状态,也暗合了海棠花随风摇曳的姿态,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感悟。在宋代文学中,此类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诗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垂丝海棠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诗歌,通过描绘春天海棠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