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催春急,春归雁未归。
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
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
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
暮春见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见雁》是清代诗人胡士星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致和作者对大雁的观察,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羁旅之情。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
风风雨雨催春急,春归雁未归。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作者介绍:
胡士星,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创作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思考。诗歌赏析:《暮春见雁》这首诗,以“征鸿”即“征雁”为题,生动捕捉了春天即将结束,而远行的候鸟还未归来的景象。首句便用“风风雨雨”来形容春日的气候,营造出一种急促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因春意已逝而生出的遗憾和孤独感,同时也透露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诗中还运用了“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这样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最后两句“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更是把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忧伤和失落。整体来说,《暮春见雁》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宣泄,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暮春见雁》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