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阿持节甫,酿祸实熹宗。
谁使貂珰魄,犹存马鬣封。
青山无秽骨,劲柏有霜容。
我读西台疏,清威彻九重。
题张蘧若侍御疏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张蘧若侍御疏稿》是清朝胡会恩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期望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太阿持节甫,酿祸实熹宗”,借用了历史典故,指代了明朝末年的政治局势。太阿即剑名,持节则意味着持国柄,表明当时皇帝虽握有权力,但未能善用,从而引发了祸乱。第二句“谁使貂珰魄,犹存马鬣封”,则是指明代宦官专权的历史现象。貂珰,指的是宦官,马鬣封则暗指皇帝的宝座,这里借指明末宦官的权力之大,令人胆寒。
第三、四两句“青山无秽骨,劲柏有霜容”,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物形象与命运。青山象征着高洁,无秽骨意味着清白;而劲柏则象征坚韧不拔,霜容则代表着岁月的痕迹和经历的考验。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那些在乱世中仍保持高尚品质和坚贞节操的人物的赞美。最后一句“我读西台疏,清威彻九重”,则是指张蘧若这位侍御所上疏的内容深刻影响了皇帝,其奏折中的正义之言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震撼人心,直达皇宫深处。
《题张蘧若侍御疏稿》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清代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