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近自嵩岳归,抵掌快谈云壑美。
看山不为山所囿,傍及游踪几百里。
就中最有密县松,异迹奇章听可喜。
相传此松黄帝时,长成贵主深宫里。
肌肤本是雪作神,行辈应呼月为姊。
三天三素并三星,同气同心更同齿。
青溪诸妹惭小家,沩水二妃多癸比。
宜室从人百岁呼,辞家学道九龄耳。
何处脩真十七年,归来现化顷刻晷。
不知乳昔几母怀,但见蜕今一旦委。
六宫应哭帝应笑,先我得仙行我俟。
衣冠不必待桥陵,玉树土中埋著此。
此间毓秀岂无徵,当日潜英良有以。
帝昔自访崆峒山,人说曾逢广成子。
故教起冢对山前,相向东西尺馀咫。
神灵幻化无不为,瑶草琪花纷未已。
独立孤松托冢生,一株三干差肩似。
无猜自合笃同根,不嫁犹能致连理。
化石忘情肯望谁,附丝何物轻相拟。
更嫌黛类女儿螺,一洗浓妆净云水。
长青偏积四时霜,珍珠都捐五色绮。
暖玉雕枝烟细飘,零冰化液香微起。
俨如羽盖照参差,时有霓裳来徙倚。
隐现休疑月夜魂,贞魂的的松身是。
空原寂寞锁璇宫,满地松花落琼蕊。
虹流渚外忽惊人,鹤避巢中不见己。
通明定下水晶帘,想像宜凭白玉几。
冰蚕之丝可裁衣,夜光之珠堪结履。
还向大士借鹦哥,雪衣侍儿供指使。
瑶池月下女伴游,群玉山头众仙指。
李侯奕叶是灵苗,方许神光共瞻视。
如余亦登二室颠,足迹仅到三花底。
耳闻心慕色已飞,竹杖芒鞋从此始。
复恐尘俗羁胜情,赋诗聊作卧游抵。
李侯李侯我羡君,岂独一事而已矣。
道在争歌召伯棠,世间共识仙人李。
此松自得遇君来,夜夜应看气候紫。
李朗庵方伯归自嵩岳述密县白松之异因作放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朗庵方伯归自嵩岳述密县白松之异因作放歌》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袁宏道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袁宏道在嵩山游览时有感而作,描绘了嵩岳的美景和奇松。全诗如下:
李郎归自太华岑,嵩顶高寒雪未沈。
岩壑静中生爽气,云霞冷处有清音。
石根古桧千寻出,洞里灵龟百岁心。
此去五峰应不到,白云深处即桃林。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嵩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赏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