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六

亦有新蝉噪晚风,小桥流水绿阴中。
人言多是遗蝗化,果觉依稀似草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六’是一首描写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物产的诗歌。这首诗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袁枚(1637年5月24日—1716年2月2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袁枚一生著述丰富,据传有著作三百余种,现存诗文一千五百多首,词七百多阕,生平挚友如顾嗣协、赵翼、蒋士铨、黄景仁、张维屏、李重华、吴汉槎等等。

袁枚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早年曾科考中举人,但三次会试均落榜。乾隆四年(1739年),袁枚在友人资助下,到扬州小东门天宁寺旁租得广陵草堂居住。此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并得到文坛领袖曹寅的赏识。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迁居苏州,筑随园。袁枚在随园中与友人论诗,提倡性灵说。他反对当时文坛的摹拟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枚还提出“性灵”一词,强调作家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要有独创的风格。

袁枚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以幽默诙谐、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作既有豪放奔放的气概,也有细腻温婉的情怀。他的诗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此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