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梅(十首选二)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是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选自《十首选二》。该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前两首描写了梅花的傲骨和不屈精神,后两首则赞美了梅花的纯洁高雅。全诗通过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郁达夫、田汉等被称为“新月派”。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被誉为“五四”以来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梅》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如下: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绽放,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不依附于任何人,也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只求在风雪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这种精神让人敬佩,因为它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和高洁。
尽管梅花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但它并不因此而自卑。相反,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这种精神让人感动,因为它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乐观。
梅花虽然美丽,但它从不炫耀自己。它的花瓣洁白如雪,花蕊黄如金。这种对比让人赞叹,因为它展示了生活的简单和真实。
《梅》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郭沫若作品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