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芳,满城风雨,秋残又值元冬。
柴桑高士,隐约在篱东。
种得黄花满地,恍身入绣谷罗丛。
更难得,写生妙笔,画老圃秋容。
山房开柿寿,屏供翡翠,鸟唤芙蓉。
华堂丝竹,异曲同工。
惜少红墙擪笛,夸按拍,豆子玲珑。
雅爱此,望衡对宇,佳客有时逢。
满庭芳 郑圃看菊,并柬主人,即用王大令词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洪炳文是清代的杰出诗人,其创作的诗歌作品《满庭芳·郑圃看菊并柬主人即用王大令词原韵》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高士隐者的仰慕之情。
从历史角度分析,洪炳文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时代,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那个时代,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人墨客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洪炳文通过对秋雨秋景的描绘,以及柴桑高士的描绘,体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和人格独立的追求。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满庭芳·郑圃看菊,并柬主人,即用王大令词原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运用了传统的诗词形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沉思。特别是引用了王大令的词牌名“满庭芳”,使得作品更加贴近古典诗词的风格,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从情感层面分析,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秋雨秋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通过提到“柴桑高士”,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洪炳文的《满庭芳·郑圃看菊,并柬主人,即用王大令词原韵》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清朝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值得深入研究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