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其三

新秋至矣。案户明河如尺咫。
砌畔虫声。不是愁人不解听。
罗帏雪净。照见娟娟明月影。
雁字遥天。待架银筝柱上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兰·其三》是一首清代诗人洪炳文创作的诗作。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日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作者洪炳文是清代的文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一位热爱自然、擅长写景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四季变化、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清丽,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原文内容:在《减兰·其三》中,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描述了新秋时节,明亮的河水映射在窗明几净的屋内,砌畔的虫声仿佛也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愁绪。诗人在罗帏下,静看皎洁的明月投影,而天空中飞过的雁阵则勾起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决定架起银筝,准备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艺术手法:洪炳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他采用了“兴”的艺术手段,即先设景后抒情,用秋夜的虫声、明月等自然元素引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其次,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将月亮比作娟娟明月影,将雁字比作遥天之距,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最后,他还善于使用典故,如引用楚骚等古典文学,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高雅的艺术格调。
  4. 文学价值:《减兰·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5. 后世影响:洪炳文虽然生平事迹不多为人所知,但他的《减兰·其三》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许多现代学者对其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减兰·其三》是一首充满诗意、韵味悠长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写景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