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争长岸,孙策攻刘繇。
晋隋及宋明,战此如鸿沟。
叠巘连江起,一水亘扬州。
白月青天夜,飏帆白鹭洲。
岂不生山色,亦壮大江秋。
如何古迄今,系缆为战陬。
烽火拥江水,列戍海山头。
历阳与丹阳,南北阅边愁。
维昔谢将军,听诗上孤舟。
温峤然犀过,照见水府幽。
此事差可意,牛渚长悠悠。
我今坐轮舶,幸未惊蛟虬。
溯流至采石,喜见谪仙楼。
过牛渚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牛渚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而非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泊牛渚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诗歌开篇即以风吹江面的凄清景象定下了整首诗的基调,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满天晚霞和天边征行的大雁,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情感调子。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颈联中的“万家灯火”和“军营鼓声渐息”等意象,将读者的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间烟火,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这一转折使得诗歌的主题从个人的情感抒发转向了对社会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尾联中“我今坐轮舶,幸未惊蛟虬”一句,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对个体命运的感慨。同时,尾联还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遗憾和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含蓄。
全诗的结构层次分明,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烽火拥江水”、“列戍海山头”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过牛渚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牛渚江畔的描绘,诗人刘禹锡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