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行玺

献行粮,献行玺。
尚薄袁本初,何敢学成李。
二十八宿缠宫门,大业无愧张耳孙。
龙章九锡未八告,白帢八棺还自悼。
还自悼,百六乾坤总群盗,执手传家自忠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献行玺》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背景不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洪亮吉,字秋玉,号北江,晚清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其家族在清朝初期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洪亮吉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所成就,还在历史学上有着深刻的研究。
  1. 诗歌原文
  • 献行玺,尚薄袁本初,何敢学成李。
  • “献行玺”指的是皇帝为了表示对某位官员或地方的表彰或赏赐而赠送的印章。
  • 二十八宿缠宫门,大业无愧张耳孙。
  • 这两句可能是描述一种宏大的景象或事件,通过天文的象征来表达某种气势或意义。
  • 龙章九锡未八告,白帢八棺还自悼。
  • “龙章九锡”通常是指古代帝王对有功之臣的赏赐,包括车、马、衣服等物品。
  • “白帢八棺”则是一种丧葬仪式,用白布做的头巾和棺材来表示哀悼之情。
  1. 作品鉴赏
  • 《献行玺》不仅是一篇描写皇权威严和赏赐仪式的诗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通过对“尚薄袁本初,何敢学成李”的解读,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个人行为与权力关系之间微妙的平衡感。
  1. 历史影响
  • 《献行玺》虽然不是非常知名,但它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探讨清代诗歌和历史题材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的应用中,《献行玺》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可以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在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时,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清代诗歌特色的机会。同时,它也可以被用作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资料,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清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献行玺》作为一首反映清代社会风貌的乐府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到之处,也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清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