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留不留,厂桥西头。
欲坐不坐,横街斜左。
拦门一人,龙钟可怜。
千里万里,将戍极边。
念为置酒,劝之加餐。
酒沾衣裳,泪落食柈。
高高三天,下者九地。
一身居中,生死不易。
白骨不朽,行当长征。
冤心不剖,谁能暂生。
风吹车帷,高至屋脊。
三更出门,聊与诀别。
欲留不留歌赠张太守凤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欲留不留歌赠张太守凤枝》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四言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深情厚意和对他们艰苦生活环境的真实记录。这首诗不仅是对边疆将士生活的直接描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
从文学价值来看,《欲留不留歌赠张太守凤枝》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通过简单的四言诗句,洪亮吉成功传达了对那些远赴边疆、保家卫国的将士们深深的敬仰和不舍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在艺术表现上,诗中的“厂桥西头”、“横街斜左”,这些具体的地理环境描写,使得读者能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边塞之地。而“拦门一人,龙钟可怜”则细腻地捕捉了边疆将士孤独而又坚韧的形象。特别是最后一段,通过对“白骨不朽,行当长征”的描述,不仅反映了边疆环境的严酷,也深刻表达了对将士们牺牲和奉献的崇高敬意。
诗中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运用也极具特色。例如,“千里万里,将戍极边”不仅展现了将士们的遥远戍守,也暗示了他们可能面临的艰难与危险。而“一人拦门”则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感人的艺术世界。
《欲留不留歌赠张太守凤枝》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精神面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个人价值观。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历史的真诚记录,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