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海归来,正盻望、此年此夜。
还准拟、半宵灯市,半宵水榭。
三径久凭风伯扫,万钱欲向天公借。
更持螯、左手右持杯,人闻暇。
云骤暗,重帘罅。
雷骤起,层檐下。
忽萧萧瑟瑟,瓦沟如泻。
移树鹊惊巢乍圮,走桥人懒妆先卸。
叹街泥、滑处约良朋,称多谢。
满江红 中秋夕雨
介绍
《满江红·中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而《满江红·中秋夕雨》则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词。这两首作品均为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在特定节日(如中秋和七夕)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美景、人生哲理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满江红·中秋》作为辛弃疾的经典之作,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该词起笔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皎洁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致远的意境。然而,“还准拟半宵灯市,半宵水榭”两句透露出词人虽有赏月之愿,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映射出宋代社会的繁华与落寞。在辛弃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传统节日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词深沉而又含蓄的艺术风格。
《满江红·中秋夕雨》则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以“穷海归来,正盻望此年此夜”开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中秋之夜的无限期待。词中“三径久凭风伯扫,万钱欲向天公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之后庭院的整洁与宁静,同时也寓意着作者希望借助自然力量洗脱困境,重获自由。此外,“更持螯、左手右持杯,人闻暇”等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中秋节日的欢乐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两首词均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以其激昂的情感和宏大的意境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赞誉;而洪亮吉的《满江红·中秋夕雨》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两首词都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满江红·中秋》和《满江红·中秋夕雨》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才华与智慧,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