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园梦,阿弟屡邀呼。
新筑水亭招社燕,别营山冢葬童乌。
作达且提壶。
江南好 其七 时将乞假南回作此寄里中亲旧
介绍
“江南好,其七”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归途中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洪亮吉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江南的水乡景色和乡村风情。诗中提到“新筑水亭招社燕,别营山冢葬童乌(犹子明男近殇)”,这里的“水亭”,即是一种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用以聚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寄托情感。而“社燕”则象征着人们聚集一堂,共叙友情的场景。此外,“别营山冢葬童乌”则展现了一种更为庄重的丧葬文化,这种传统在江南地区尤为盛行,体现了当地人对于亲情和传统的尊重。
洪亮吉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传递了一种逃离现实喧嚣、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诗中的“榆荚绿迷穿径水,蔷薇红隐上楼梯”便是对江南水乡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的生动描绘,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洪亮吉在诗中还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他写道“阿弟屡邀呼”,说明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家人和朋友的邀请从未间断,这让他感到温暖和安慰。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别营山冢葬童乌(犹子明男近殇)”,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沉重,但也更加凸显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
从文学角度看,洪亮吉的这首《江南好 其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洪亮吉的《江南好 其七》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对亲情友情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洪亮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