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二十首 其十七

疾风走空谷,奔此霆与雷。
郁郁松杉姿,高干罔不摧。
一朝营华居,悼叹无良材。
良材本无多,大匠意不回。
我欲从唐虞,先借皋与夔。
开诚而布公,一世识所归。
君看参天枝,夫岂旦夕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偶成二十首 其十七的作者为清代的洪亮吉。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景观描绘的诗歌,通过对疾风与松杉、大匠与良材、春天的景象等元素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及对社会现象的隐喻思考。

在《偶成》这组诗中,洪亮吉通过疾风走空谷的场景比喻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同时以雷霆作为强烈的象征,表达了他对时局变幻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其次,诗中提到“郁郁松杉姿,高干罔不摧”,揭示了即便是最坚韧的树木也在自然的威力面前显得脆弱,从而暗示了即使是最有才能的人也可能在逆境中失去原有的优势,反映出诗人对于人才流失和社会环境恶化的忧虑。

诗中的“一朝营华居,悼叹无良材。”反映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的哀怨。他希望能找到像虞舜时期皋陶和夔一样的贤才来辅佐国家,实现理想。此外,诗人还借用了孔子的教诲,表达了自己从古圣先贤处汲取智慧的愿望,希望通过借鉴他们的经验,找到解决现实困境的方法。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变迁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虽然大自然的运行自有其规律,但人类却常常不能顺应这些规律,导致许多悲剧的发生。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反思。

洪亮吉的《偶成》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他对社会、自然和个人命运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究。同时,它也是研究清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