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天山口大雪

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
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下天山口大雪》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作原文
    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
    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2. 诗作赏析

  • 描写细腻:诗中通过“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这样的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壮观与地势的险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想象的画面。
  • 情感真挚:诗句如“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和强烈的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不安。
  • 意象丰富:“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这句话通过使用“迷所向”、“欲相抗”等词汇,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动态美,使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流畅、韵律和谐,尤其是“白玉阑干八千丈”中的修辞手法“八千丈”,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高度,也增添了诗意和艺术美感。
  1. 背景知识
  •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下天山口大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