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岁寒宴坐图 其二

如公能几辈,未许卧蓬蒿。
终为苍生起,应知素望高。
志犹营宇宙,迹暂脱尘嚣。
即此坐忘处,天风响海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之一,并非“又岁寒宴坐图 其二”。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的文学素养非常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词作《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中,通过描绘松树的自然景象和人格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格的赞美。诗中的“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意味着这些松树种植的时间已经久远,但它们的风骨却始终不渝。而“天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则形象地描绘了松树挺拔向上的姿态和潜在的力量感。诗中“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和“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两句,则是在对比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品质。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失去其高尚的道德标准;而小人则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失去了本真。最后“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力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于君子品格的崇高追求和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坚持自我、保持道德品质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