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又黄还吴门

亲老游何远,长安羡尔归。
西风悲落叶,征马恋斜晖。
词赋无今古,烟霞少是非。
渊明三径菊,留待护柴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施又黄还吴门》是清代诗人柳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柳文简介:柳文,字长在,四川遂宁人。他是一位清代的诗人,以创作五言律诗而著称。
  • 文学成就:柳文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独特感悟。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致之中。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亲老游何远,长安羡尔归。西风悲落叶,征马恋斜晖。词赋无今古,烟霞少是非。渊明三径菊,留待护柴扉。
  • 翻译解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亲老游何远,长安羡尔归”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第三句“西风悲落叶”则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气氛;而“征马恋斜晖”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不舍与留恋。后两句“词赋无今古,烟霞少是非”则是对自己作品风格的一种概括,意味着他的作品中没有刻意追求时世的变迁,而是更多地关注于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最后一句“渊明三径菊,留待护柴扉”则是借用陶渊明的形象,表达自己愿意像陶渊明一样隐居田园,守护自己的家园。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中。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生活的哲思。此外,诗歌中的意象选择也颇具匠心,如“西风”、“落叶”、“斜晖”等,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诗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审美价值。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远离尘嚣、向往自然的文人形象。诗人通过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抉择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1. 文化意义
  • 地方文化:《送施又黄还吴门》不仅是柳文个人创作的成果,也是其所处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反映了清代蜀中地区的生活习俗和人文风情,对于研究清代蜀中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情感寄托:诗中的“亲老游何远,长安羡尔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寄托在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通过对这类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1. 历史背景
  • 倭乱背景:虽然《送施又黄还吴门》的创作时间在清朝,但是这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倭乱平定之后,可能也包含了当时社会动荡、国家重建的主题。因此,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其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 历史影响: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蜀中地区的文化风貌,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亲情和理想的追求。因此,研究这首诗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送施又黄还吴门》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体会到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关系的契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