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雪水消来,洪涛万里从东注。
蒜山拥髻,瓜州曳带,遥遥江步。
满眼兴亡,季奴草长,人来古渡。
看南帆出口,城头芦管,尽飘向,扬州去。
泥马当年半壁,更谁暇、仓皇北顾。
锦袍绣甲,英雄事业,却输儿女。
夹岸黄尘,满瓶名酒,中流画鼓。
到而今赢得,登临怅望,渺平沙树。
水龙吟 登北固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及其背景:
作品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他的词风格沉郁豪健,善于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其诗风遒劲奔放,词作则以其慷慨激昂、意蕴深远而著名,代表作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在艺术上,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与李清照并称“苏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已经离举兵起义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十多年,满怀报国之志却始终未能得到北上抗金的机会。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因此常常登高临下,借景生情,寄托自己的抱负与感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是辛弃疾心中情感与思想的直接流露,也是他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