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影 客舍咏灯花

一枝鲜润,兰膏里、蝇头红蕊初著。
恋他短檠,愔愔不动,为谁的烁。
芦帘纸阁。
听不了、风铃风铎。
问何如、高烧银烛,筝柱辊弦索。
方便烦怜取,欲剔还停,任教开落。
不如侬意,只寻常、照人淹泊。
远信无凭,浪传与、屋头双鹊。
趁沉沉、细雨春夜动春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鹤仙影·客舍咏灯花》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词作,描绘了在客舍中看到灯花的情境,通过对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少受学黄宗羲,精《易》工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1. 诗词原文
    一枝鲜润,兰膏里、蝇头红蕊初著。恋他短檠,愔愔不动,为谁的烁。芦帘纸阁。听不了、风铃风铎。问何如、高烧银烛,筝柱辊弦索。方便烦怜取,欲剔还停,任教开落。不如侬意,只寻常、照人淹泊。远信无凭,浪传与、屋头双鹊。趁沉沉、细雨春夜动春酌。

  2. 诗词解析

  • 首句“一枝鲜润”描绘了灯花的细节,用“兰膏”来比喻灯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灯花的新鲜与美丽。
  • “蝇头红蕊初著”进一步描绘了灯花的颜色和形态,用“蝇头”形容其细小而密集的花蕊,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性。
  • “恋他短檠,愔愔不动,为谁的烁”表达了诗人对这盏灯的依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
  • “芦帘纸阁”则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通过“风铃风铎”的声音,增添了诗句的音响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
  • “问何如、高烧银烛,筝柱辊弦索”则是诗人对灯的另一种赞美,通过对比高烧的银烛与筝柱辊弦索,突出了灯光的明亮和音乐的美妙。
  • “方便烦怜取,欲剔还停,任教开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 “不如侬意,只寻常、照人淹泊”则是一种反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反语的形式,增强了诗句的深度和内涵。
  • “远信无凭,浪传与、屋头双鹊”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浪传”一词,传达了诗人对消息的不确定和对亲人的牵挂。
  • “趁沉沉、细雨春夜动春酌”则是诗人在寂静的春夜里,趁着细雨饮酒的情景,通过“动春酌”一词,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豪情壮志。

《瑞鹤仙影·客舍咏灯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发了对人生、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