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行

旧墩久废土裂冈,新墩改筑高环墙。
十里五里遥相望,戍旗标识从高唐。
兵居煇煌尽丹雘,民舍苫茅半颓落。
时清且喜罢传𤇺,夜静宁烦勤击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烟墩行》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宋伯鲁创作的古风诗。这首诗以其描绘边塞风光、抒发作者情感的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对《烟墩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生平
  • 字子钝,陕西醴泉人,是光绪进士,曾担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 他的诗歌创作广泛,著有《海棠仙馆诗集》十五卷。
  1. 艺术风格
  • 《烟墩行》的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感慨。
  • 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孤寂荒寒的边塞氛围。
  1. 主题内容
  • 诗中不仅描写了边塞的军事特征,还通过“白草黄芦”“残阳”“星河”“风露”“片月”等意象,展现了一幅苍凉、凄清的画面。
  • 诗人在旅途中既展现出艰辛也表现出随遇而安的心境,最后一句“寂寞崥崹瘦水边”,更是强化了环境的孤寂感。
  1. 文化意义:《烟墩行》不仅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边塞风光的独特审美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2. 艺术价值

  • 通过对《烟墩行》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深邃内涵。
  • 诗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哲学思想,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烟墩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和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情与境界,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