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发玉山

高滩稠竹节,尺水浮瓜皮。
前经弹子涡,胶浅时有之。
路长景苦短,坐送西南驰。
却忆前年归,正当暴涨时。
一程破三日,上水宜迟迟。
不谓下水船,艰难亦如斯。
人生顺逆境,阅世老更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发玉山》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古诗,收录在《敬业堂诗集》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坐船只离开玉山时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舟发玉山》:

  1. 诗歌原文
    高滩稠竹节,尺水浮瓜皮。前经弹子涡,胶浅时有之。
    路长景苦短,坐送西南驰。却忆前年归,正当暴涨时。
    一程破三日,上水宜迟迟。不谓下水船,艰难亦如斯。
    人生顺逆境,阅世老更悲。
  2.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诗中“高滩稠竹节,尺水浮瓜皮”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一幅清幽宁静的河流画面;“前经弹子涡,胶浅时有之”则描绘了船只行驶过程中遇到的水流险阻和环境变化。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乘坐船只出发的场景,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感慨。特别是最后两句“人生顺逆境,阅世老更悲”,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无常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的思考。
  • 艺术特点: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1. 历史背景
  • 《舟发玉山》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 查慎行作为清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关怀,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个人的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1. 文化影响
  • 《舟发玉山》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作家在借鉴古人诗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得这首诗得以流传至今。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清代诗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舟发玉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学者,还是对于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