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菱论斗米论斤,蟹膏擘脐鳖割裙。
丰年亦觉旅食好,一饱愧与居民分。
诗人好游无定处,乘流则行得坎住。
吴山满眼待登高,暮雨西兴挂帆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鱼菱论斗米论斤,蟹膏擘脐鳖割裙。
丰年亦觉旅食好,一饱愧与居民分。
诗人好游无定处,乘流则行得坎住。
吴山满眼待登高,暮雨西兴挂帆去。
《晚至西兴》是查慎行所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人介绍: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少时受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后成为清朝的重要文人。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尤以《敬业堂诗文集》最为著名。
诗作原文:鱼菱论斗米论斤,蟹膏擘脐鳖割裙。丰年亦觉旅食好,一饱愧与居民分。诗人好游无定处,乘流则行得坎住。吴山满眼待登高,暮雨西兴挂帆去。
诗作特点: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查慎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哲思。特别是“为传钟鼓到西兴”一句,既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晚至西兴》不仅是查慎行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他对于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