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相国永城李公所藏崔白健翮鏖风图

墨花一柄风翻荷,一叶展仰正不颇。
傍添一叶作欹盖,上有健翮如天鹅。
初飞未高去水咫,巳觉远势无江河。
生绡八尺画止此,妙手落墨宁夸多。
流传要是北宋物,幸免小印钤宣和。
若教藏弆入秘阁,靖康那得逃干戈。
永城相国邺侯裔,牙签三万森骈罗。
故家世宝此其一,鉴赏精绝知匪讹。
华堂五月开示客,几席瑟瑟生回波。
君不闻濠梁大图径三丈,天女织绢凤掷梭。
江天十里尚无恙,赖有好句传东坡。
人间真迹久难恃,阅世容易千年过。
我诗浅薄不足道,请公自赋鏖风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相国永城李公所藏崔白健翮鏖风图》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壮美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李氏家族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对于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1.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创作的。当时,韩愈被贬为道州刺史,途经永州时,看到了李氏家族珍藏的崔白所画的《健翮鏖风图》,这幅画描绘了一只雄鹰在狂风中翱翔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生命的力量。
  2. 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晚号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被誉为“文章巨公”。在文学上,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弊政,倡导儒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画作评价:《健翮鏖风图》作为一幅描绘自然景观的绘画作品,其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它不仅展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幅画在唐代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当时的佳作之一。

二、诗句原文与解析

  1. 诗句原文
    题诗留别后,相望入云烟。
    永城无旧识,谁复见青天?
    古木无人径,苍苔多滑痕。
    春风知别苦,吹梦到长安。

  2. 首句“题诗留别后”表明了作者在离别后留下的诗句,用以表达他对即将离开永城的依依不舍之情。次句“相望入云烟”则描绘了两人分别时的深情厚谊,如同远观云烟一般难以捉摸。第三句“永城无旧识”表达了作者对永城这个地方不熟悉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这里没有熟悉的人。

  3. 第四句“谁复见青天”则是对前文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第五句“古木无人径”通过描述古老的树木和无人行走的小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寂寥的氛围。第六句“苍苔多滑痕”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和岁月的痕迹。最后一句“春风知别苦,吹梦到长安”则是诗人借春风之口,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4.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故土的复杂情感。诗人运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韩愈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三、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5.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的篇幅简短而精炼,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其次,它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最后,它在构思上也独具匠心,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6. 文化内涵: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表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传达了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韩愈诗歌中的儒家思想,即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7. 艺术成就: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在唐代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同时,它也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题相国永城李公所藏崔白健翮鏖风图》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社会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韩愈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这首诗不仅是韩愈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